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163章 抉择

第163章 抉择(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63章抉择

既然是阳谋,鄂辉、明亮都是老将,自然不会想不明白。

但想明白了没用,破不了招啊!

汉军现在就是仗着自己兵甲齐备,清军准备不足,他这个总督又是新上任,没法跟汉军正面决战,那就只能做出抉择取舍了。

保武昌还是保襄阳

鄂辉的选择其实不多,他只能优先保住襄阳,因为他的主力已经来到襄阳,还刚刚击溃驱逐了白莲教贼寇。现在出兵调头去救武昌,很明显已经来不及,甚至运气不好,可能还得跟汉军主力正面撞上。

鄂辉可不是蠢货,连混迹沙场几十年的老将明亮,又亲历过湘西大战,能告诉他汉军可以临战不乱。汉军的红衣大炮也比他们的红衣大炮炮管更长,似乎还完全不怕炸膛,打的同样比他们的大炮更远,威力更大。

就这两条,便值得鄂辉给予足够重视。

襄阳府衙。

明亮正指着地图说道:“驰援武昌,肯定来不及了,说不定还会跟反贼主力撞上,到时候不决战也得决战。一旦我们败了,那武昌保不住不说,襄阳也保不住,那反贼才是真的大势已成,天下哪里都能去得了。”

鄂辉沉吟半晌,叹息道:“那就只能赌一把了,优先保住襄阳。襄阳东西南三面环山,北岸是樊城,地处三江口(汉水、唐白河和小清河),地势险要。所以自古便是铁打的,保住了襄阳,那湖北还不至于乱到家。”

虽然华夏经济中心自唐宋开始逐渐南移,武昌慢慢取代了襄阳成为湖北重镇,但还是那句话,湖广之形胜,以天下言则重在襄阳。

武昌丢了,问题很大。

襄阳丢了,问题更大!

明亮晓得鄂辉做出了艰难抉择,开口宽慰道:“我们死守襄阳,也不用担忧武昌真的一蹴而下,武昌、汉阳二府隔江相望,反贼若要攻伐,只能采取速攻。而武昌、汉阳二城都有我们留下的数万官兵,这些官兵纵使战力低下,但若只是死守城池,应当还是没什么问题。”

鄂辉点头:“只好如此了,立刻修书……不,还是本督亲自写封信,交给湖北藩司陈望之,让他务必死守武昌,汉阳丢了都没关系,武昌还在就还有的打。待本督练好了大军,再熬到今年下半年税粮递解,就能尽出大军,与反贼决一死战!”

想法很好,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汉军一时半会拿不下来武昌、汉阳两府。

……

说到武昌城的面积,比起襄阳城肯定小的多了,顶多就是三分之一的襄阳大小。

因为后世的武汉,可是同时合并了武昌、汉阳、汉口三座城市。武昌是军事重镇,汉口是商业码头,汉阳比较特殊,这里是工业重镇,还是洋务运动、实业兴国后搞出来的工业经济区。

现在汉阳铁厂还没个谱,聂宇也没打算要在汉阳建铁厂。

晚清建汉阳铁厂,全是为了满足铁路和就近买煤的目的,要不然建铁厂的地方应该是大冶,而不是汉阳府城。

陈望之正枯坐黄鹤楼上,隔江眺望江面上的反贼战船。

这处黄鹤楼建于武昌蛇山,最初是三国时孙权为监控长江两岸,而修筑夏口城(武昌),并在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用于瞭望守戍,即黄鹤楼。

到了刘宋王朝时期,黄鹤楼的称谓第一次在祖冲之的《述异记》志怪小说中出现(没错,就是那个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

此后黄鹤楼不断重建毁败,到了最近一次的重建,还是在六十年前由湖广总督史贻直重修,而乾隆此后也亲自为黄鹤楼题“江汉仙踪”四字横匾,又御制“百岁寿民吴国瑞四世一堂”诗碑置楼前。

要是换作之前,陈望之这些湖北文官来这里,都得好生瞻仰膜拜一下乾隆爷的诗才。

可现在,哪还有什么心思膜拜太上皇他老人家的狗屁诗才!

江面上成片聚集的反贼战船,那么多大船在长江汇集,一路驶来三江交汇口,同时也是武昌、汉阳府城驻地所在。

“藩台大人,如此多的大船,必定是荆州汉贼无疑了,应当尽快想办法守城才是。”

说话之人是武昌知府张曾咏,本来应该轮不到他来说话,但谁让现在武昌没人了。

湖北巡抚惠龄,荆州满城都统成德,两个人已经都被鄂辉给软禁夺权,准备等着圣旨就送到京师听审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