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影帝:我谢谢你哦 > 第793章 杀降

第793章 杀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抽象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形容事物抽取起本质特征,舍去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

这个解释,本身就有点抽象。

而到了后世,抽象一词在国内,更多的被使用在了某些反常规,反常识的人或者事上。

比如说,李连界说自己的功夫皇帝,那是客观描述。

当然,他也不会这么说自己。

而向左说自己的功夫皇帝,那就是抽象。

人类抽象圣体的本质,其实是不自知。

也就是俗话说的没逼数。

作为一位真正的抽象圣体,向左就是这么个没逼数的人。

他做的那些事,给真正的高手,或者大帅逼来做,并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的本质,就是他这个人。

就他爸妈那嚣张样,能培养出正常孩子就有鬼了。

“胳膊好透了吗”张远站在其身后,亲切的问道。

语气如沐春风。

和这话音在向左的耳朵里,却凛冽如寒风!

胳膊的伤,就是头回去赛车时落下的骨折伤势,早好了不知多久。

可不提还成,张远一说,他便觉得隐隐作痛。

因为自己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这么大的亏!

虽然张远后背那条长长的疤痕,已经淡了许多。

尤其是在薅了两位“传奇耐活王”,既胡戈和德远社的孔老三后,更是消减了不少。

不过让张远没想到的是,男性的疤痕这东西,对部份女人有特殊吸引力。

有些女人认为有疤才有男人味,才更帅,不喜欢细皮嫩肉的款式。

总之,自己背上被他劈了一刀这事,向左早就忘了。

他只记得自己参与张远组织的赛车活动发生车祸,断了一条胳膊。

并且事后忿忿不平,因为无法报复回来。

现在更没法报复了。

不光有嚯家在,张远还联合了那么多港圈公司。

其中当然没有向家的中国星。

什么破玩意,根本没资格和我合作。

自打港岛回归,向家“洗白”后,他们家在影视圈其实已经不行了。

因为让他们发家的那些手段都不能用了。

而张远此次与港圈创建联合公司的行为,不光会挤占部分帝圈的业务,同时也会挤占他们家的业务。

但面对帝圈,张远还需拉拢中影和华夏电影公司做防备。

对向左他们家……张远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从搭在对方肩膀上的双手,感受到了对方身体的颤动,张远非常满意。

好,很有精神!

这就对了。

“展平,你到啦。”

“张远。”

李连界此时到场。

一个是自己看好的年轻人,一个是卖向家面子,报恩收下的徒弟。

他面上笑嘻嘻,可心里明白这俩是怎么回事。

“都坐吧,别站着了。”

“好。”

老李的面子得给,张远稳稳做到了前排位置上。

徐静雷见此一抿嘴。

“倒是一点都不客气。”

开会这种事,坐次决定地位。

我是三位男主之一。

剧组除了导演和两位大哥,再算上一个武指程晓冬,就这四人比我大。

我只是坐在我该坐的位置上。

李连界对此没有绝对丝毫奇怪。

可向左却一咬牙。

当年初见,张远是被李连界拉来客串的。

他则是被师傅带着出演了一个有名字的小角色。

如今几年过去。

自己在这部《投名状》中,出演的依旧是一个有名字的小角色。

他饰演的山匪石锦彪,就是片中投靠太平军,投降后被庞青云杀俘的军队将领。

算是有些镜头的。

但除了剧本上有写,他自己知道外,观众甚至剧组的其他人,都不关心他叫什么。

只是个小角色。

而他眼瞧着当年来客串《霍元甲》的张远,已经坐到了自己师傅的身旁。

“华哥,坐这里。”

不光与自己师傅,与刘德桦关系也很好。

他看的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而张远则很喜欢他这种恨的慌,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李连界为了带他,也算尽心尽力。

可出道十多年,归来仍是素人。

倒是一部抽象电影给他带火了,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不过现在他还没抽起来,最多有点脑抽。

人都到齐后,陈可欣便带上眼镜,举着剧本开始安排。

编剧也在场,得从头和所有人捋一遍剧本。

毕竟这行不光绝望的文盲多,不敬业的也多。

很多演员不光看不懂剧本,也懒得看。

陈导说的挺细。

这位其实擅长拍细腻的情节。

《甜蜜蜜》中,那场著名的哭戏。

就是张曼玉在停尸房看到曾志威尸体上的米老鼠纹身后,先笑了一下,再掩嘴痛哭的戏份。

这场戏很多人都说是张曼玉笑场后神来一笔,被导演剪到了正片中。

但其实是谣传。

后来陈可欣接受采访,还是优库老总古永强亲自采访时亲口辟谣。

这是他设计的,不是笑场。

同样在《投名状》中,他也设计了好几场细节满满的戏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老的戏份。

剧本写的非常详细,细到每个角色该看谁,下一个动作是什么,都有大致描述。

但这个东西就像郭于二人的相声。

台本是有的,但真演起来,未必全照他的来。

还得看好演员之间的互相碰撞。

“投名状是一种结义方式,古代很常见……”陈导慢慢说着。

张远拿着笔和小本。

虽然他早就细细研读过剧本,压根不用急,但样子还是要摆的,算是尊重导演。

投名状最早应该叫“头名状”。

正式的出处不可考,文字记录的话,几百年前就有。

最出名的,便是《水浒传》。

其中梁山泊首任寨主,小鸡肚肠,心胸狭隘的“白衣秀士”王伦。

就是吴用“拱火”后,后来被林教头宰了的那位。

在林教头上山时,要求他交“头名状”。

林教头起初还不明所以,经过解释才知道,是让他去山下杀个人,把头颅拿回来,当做入伙的标记。

至于杀的是谁,那我们管不着。

视人命为草芥。

要拿一颗人头做状子,这就叫头名状。

后来念着念着,说着说着,就变成了投名状,也不只是雅称,还是别称。

剧本中庞青云,赵二虎,姜武阳三人纳状,也是杀了三个人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