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在唐朝当公务员(宿世宿缘宿风云) > 第六十四章 蔓引株求

第六十四章 蔓引株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故此公子认为此案是因复仇而起吗?”袁天罡兀自接过话头说道。

“莫非先生不是这样认为的吗?”子书江远愕然问道。

袁天罡顿了顿,数日前他便已通过六爻占卜之法推出这一系列血案的幕后元凶。只是此刻倘若道出答案,还不免为时过早。何况天意使然,子书江远日后若为这风云之中的关键人物,还要多多历练才行,而自己在此期间不过是起到协助谋划及引领的作用罢了。

“公子可曾对那王尚书的身世背景有所耳闻?”他岔开话题说道。

“江远也曾到坊间及其旧日同僚处查访,所获消息寥寥无几。不知先生可否指点一二?”子书江远站起身来,向袁天罡一揖到地,谦虚说道。

“公子言重了。袁某与公子乃是故交,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袁天罡颔首说道,“袁某曾听闻王尚书并非鲜卑之人,而属高昌部族。他自幼在西域一带长大,直到后来秋闱高中、谋得官位才举家迁至中原。”

“高昌’......?!”子书江远神情讶异,喃喃自语的说道。

此时,‘高昌’二字像是一把开启心锁的钥匙,让他原本晦暗的思绪瞬间变得明晰了起来。他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边缓步向窗前踱去,边在心头暗自思量。这王尚书乃是高昌人,阿依慕亦是其部族的杀手,他们必是父女无疑。但长安血案的其他受害者却又都是前朝官员,与此案看似并无关联,为何会一再遭此毒手?还有皇上与王夫人系青梅竹马,那他理当是勘察此案的重要一环,可为何他却要故作平静,有意隐瞒,这其中又究竟有何玄机?

“公子。”袁天罡见子书江远双眉紧锁,心中早已猜出他的困惑所在,便徐徐说道,“公子可能有所不知,现今的高昌部族并非一直如此,而是分属高昌与帝玘两支。”

“哦?”子书江远转过身来,诧异的看着袁天罡。

袁天罡拿起茶杯,不慌不忙的喝了口茶,复又说道。

“这帝玘族共有四支,分为阿米、阚於、高息及麴氏,这王尚书的先祖便隶属高息帝玘。他们世代居住在大漠以北的草原深处,以骑马狩猎的游牧生活为主。后来,随着高昌的连年征战,竟将其族合二为一,方才有了今日公子的所见。”

“既是如此,先生可否知晓其有哪些不同之处吗?”子书江远追问道。

“高昌人虽生活习惯近似,却在口音上略有不同。”说到此处,袁天罡有意放缓了语速,“比如,帝玘人在讲‘帝’字时极易说成‘李’音。”

“帝......?李......?!”

子书江远双目微眯,凝神琢磨。他突然想起此前曾因贪腐之事身败名裂、尸首异处的季大人临终所提。想到此处,他的神情变得异常兴奋。之前因季大人还未说完便已断气,曾被他误以为那只不过是疯癫中的呓语。今日方知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居然与皇上有所关联,看来这季大人也属帝玘无疑。

“先生为何会对此事如此了解?难道故交中也有帝玘之人吗?”子书江远兴致颇浓的说道。

“不错。”袁天罡微微颔首,含笑说道,“那剑心书馆的馆主王璞老先生便是。”

说到此处,话音猝停,他的目光中不禁掠过一丝错愕。他突然想到自己刚到长安时曾在剑心书馆的藏书楼中看到过一封用帝玘文字写成的信笺。那信虽只是寥寥数行,字迹却甚为凌乱,乍看便知写信之人当时的心绪定是极为纷乱。虽说后来数经旁敲侧击,也未能获知些许信息。但此刻回想,却又觉得甚是可疑。

“先生......”

子书江远察觉到袁天罡的异样,连声唤道。少焉,袁天罡才好似大梦初醒般恢复了常态。他抬头看向正愕然盯着自己的子书江远,急急说道。

“公子,袁某突然想起剑心书馆中有一封帝玘信笺,不知可否有兴致一阅?而且因要事缠身,我也与王老先生多日未见,如今正好借此机会,前去拜会。”

子书江远微微颔首,半是惶惑半是期许的随袁天罡而去。然而待二人疾行赶到剑心书馆后,却被书童告知王璞于数日前便已外出游学去了。待问询其去处,只见对方面露难色,吱唔不语。只得以查找典籍为由,前往藏书楼探看。

风欲起时现微凉,观字断案见真章。若知旧案怎昭雪,下文入胜费思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