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首次提出文化自信(2 / 2)
“我想了解一下中南省目前的留学生情况,越详细越好。”徐雨萌直言不讳。
陈安堂没有出现何安平的那种情况,他的汇报井井有条。
“书记,截至目前,中南省共有3131名留学生在读,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1%。在留学生政策方面,奖学金体系涵盖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以及学校自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4.5万元,旨在嘉奖学业成绩极为优异、科研成果突出的留学生;省政府奖学金每人每年4万元,重点鼓励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领域贡献卓越的学生;学校自设奖学金则依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奖励金额处于3.5万元至4元区间。”
“在生活费发放层面,充分考虑留学生学历层次与生活需求差异,本科生每月补贴2000元,硕士生每月2500元,博士生每月3000元,以此保障他们在中南省的基本生活开支。”
“从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来看,主要来自非洲、亚洲等国家。其中,非洲留学生占比达55%,大多集中于工程技术类专业,像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亚洲留学生占比38%,倾向于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占比7%,多投身医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前备受关注的留学生超国民待遇问题,我认为当前的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在实际工作中,我留意到国内学生对此意见较大,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虽然提供奖学金、生活补贴等举措,初衷是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提升我省教育国际化水平,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优惠政策的力度和范围把握不够精准,造成国内学生与留学生在资源获取和待遇享受上产生落差。比如,部分高校给予留学生独立且优质的住宿条件,而国内学生住宿则相对紧张;在教学资源分配上,也存在一定程度偏向留学生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高校还安排国内的女留学生陪读,这不仅影响了国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发了他们对于教育公平性的质疑。所以,我建议尽快对留学生待遇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在保证吸引国际人才的同时,充分兼顾国内学生的感受,营造公平公正、和谐有序的教育生态。”
看的出来,陈安堂对留学生的情况确实非常了解,而且有自己的看法,对这位年轻副厅长的回答,徐雨萌很满意。
“陈安堂同志。那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如果我们中南省取消外国留学生的这些待遇,和国内的留学生一视同仁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陈安堂坐正身子,条理清晰地开始谈了自己的看法。
“书记,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形成,根源在于部分高校过度追求国际排名。在各类大学排名体系中,留学生数量及国际化指标占据一定权重。为了提升名次,一些高校不惜以优厚待遇吸引留学生,逐渐形成如今的超国民待遇局面。这种做法短视且功利,单纯为了排名而忽视教育的本质和公平性。
从文化自信角度来看,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完全有底气吸引全球学子凭自身实力前来求学。如今,我国在诸多领域已取得显着成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都备受世界瞩目,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没必要依靠特殊待遇来招揽留学生。我们应当相信自身教育质量和文化魅力,让留学生因为向往华夏文化、认可华夏教育而来,而不是被物质利益吸引,这样的留学生不要也罢。
所以,我认为是时候取消留学生超国民待遇了。若中南省率先取消,短期内可能会面临留学生数量减少的情况。部分原本冲着优厚待遇而来的留学生,可能会选择去其他仍提供特殊待遇的地区。但从长远看,这是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步。取消特殊待遇后,高校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升教育水平和优化教学环境上,吸引真正有学习热情和学术追求的留学生。同时,国内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学习积极性会大幅提高,营造出更浓厚的学术氛围。这将促进中外学生在平等基础上交流合作,实现更有价值的文化交融,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培养出有真才实学、促进国际友好交流的人才。”
陈安堂的讲话里,重点提到了“文化自信”这四个字,引起了徐雨萌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