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意如此(1 / 2)
天宇浩瀚,大地苍茫,原野上起了风,大树上的叶子吹得簌簌作响,黄叶一片片翻滚着飘落。
雷老者腰畔水壶一滴水也没有了,他让柳如烟拿出柳玉楼的笔记,一页页翻开仔细浏览。这是柳玉楼生前留下的唯一可以了解他的东西,柳如烟视若珍宝,一直放在贴身衣兜里。这也是他对爹仅存的念想了。
雷老者静静看完,方才说道:“可惜了,一代妙手神医,竟落得个如此下场!”他又安慰起柳如烟“这笔记上除了一些诊病上的经验心得,还有你爹的心路历程,自没什么不可见人的。笔记里唯一的线索便是这个吴义天,只可惜,却死了,别灰心,我们一起再想法子。”
辜小刚有些气馁地说道:“眼下没别的线索了,该如何着手呢?”他弯腰在地上拾起一颗小石头朝远处田野里扔出去。他还只有十七岁,还未能摆脱孩子的随性,但在柳如烟眼里,他却有着同龄人难得的成熟思维。他打心里喜欢这个小自己几岁的堂弟。虽然在年幼记忆里,竟没有一丝关于这个堂弟的印象。
雷老者老成持重的说道:“我带你们去个地方。”他静静地而又充满善意地看着两个年轻人。
两个人皆是一愣,雷老者又接着说道:“镇外十字口边上有个全真道观,我与那里的道长是老相识,我带你们去见见他。”
辜小刚不解地问道:“道观?那位道长必是能占卜算卦吧?”
柳如烟微笑着点头道:“那就有劳前辈引路了。”他虽然心有疑虑,却并没问前往道观的用意。见这个萍水相逢的老者如此古道热肠,他心里自是充满感激的,想必老人家是想请他的朋友为寻人的事出主意罢。
雷老者翻身上马,两个年轻人也跟着跨上马背,三骑人马朝镇外南边的官道上飞奔而去。众人策马奔至一处山崖下,这是位于华山南麓下的一片秀丽竹林,翠竹遮天,一泓清泉在竹林里哗哗流淌,直流入峡谷腹地。竹林深处,传来一阵隐约可闻的空灵雅音,似乐师演奏,似水滴玉盘,竹林上空飘荡着袅袅青烟,辛辣的香烛气味弥漫在林中。
三个人勒缰慢下马来,沿清泉缓缓朝竹林里走去。
雷老者望着竹林尽头处一飞檐吊脚楼,说道:“就在前面了。”
柳如烟和辜小刚举目四望,既感新鲜,又觉惶恐,他们与这个老人相识不过两日,虽相谈甚欢,但对他并不了解,如此贸然随他前来,心中总有些不踏实。两个人表面平静淡定,内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两个人在老人背后交换了眼色,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对方心思已然明了。
柳如烟道:“前辈,住在这样清幽的地方,想必你那位道长朋友也是一位风雅之士?”
雷老者捋一捋胡须,浅笑道:“一会儿见到他,你就知道了!”说着,竟然放声大笑起来。
辜小刚跟在两人后面,对这个神秘又热情的雷老者摸不清头绪,只觉得此人亦正亦邪,让他凭生出几分敬畏之心,他始终与他保持一定距离。
柳如烟回头瞥一眼辜小刚,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却强装出的成熟警惕。他的剑扛在肩上,眉宇间英气逼人,一副潇洒不羁的作派。他这个年龄,自是信马由缰,对什么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
雷老者带着两个人深入竹林腹地,那一弯清泉叮咚流淌,山风中荡漾起一股湿润香甜的水气。近前,是一座酒红色庄严古朴的道观群建筑,背依陡峭崖壁,一大片飞檐楼阁架在山窝里,一排黄绿色经幡高高插在道观红墙周围迎风飘舞。半山古树下,孤零零立着一座四方古亭,亭子中央挂着一口铜钟,每隔一个时辰便会敲响,声音洪亮回荡在山林间。
雷老者一行三人将马匹拴在道观朱红色门前的马厩里,由一个约莫十几岁的少年弟子看管。这少年将马匹安顿好后,朝三人弯腰作缉,轻声问道:“不知三位相公来此何为?”他面色平静又不乏警觉地看着三人。
雷老者微笑道:“我等是来专程拜访玉蝶观主,请小师傅通报一下。”话刚说完,半山古亭里便响起浑厚的钟声。少年人面色平静抬头瞥一眼半山亭,微一驻足躬身行一个礼后,引着三人朝道观正殿上走去。正殿是一间宽敞的青瓦平房,红漆围墙,黄漆门庭,虽不显玄妙格局,倒也有了几分仙气。道观铁门敞开着,少年人在门前停下,回身对三人说道:“三位请在此稍候!”说罢,朝众人欠身一礼。迈步轻盈走进后院。
柳如烟打量着大殿,说道:“前辈,过去二十年了,妹妹生死未卜,找到她的希望渺茫。前辈如此热肠,晚辈真不知该怎么报答!”
雷老者摆摆手朗声笑道:柳少侠客气了,别想太多,不是说有志者,事竟成么,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事不可急于求成。我这位朋友颇有些能耐,兴许求他能寻得一个头绪。”
辜小刚朝柳如烟点一点头,投去坚定的目光。柳如烟回报以微笑,但内心却掩盖不住的焦虑不安。
这时,先前那青衣少年引着一个满脸白须的鹤发老人缓缓来到大殿上。
那鹤发老人咋一见到雷老者,便眉开眼笑的朝他微微晗首,手中扶尘一扬,朗声说道:“哦,稀客,有失远迎,雷相公今日有雅兴光临,快快请上坐。”他将手中扶尘微微一抖,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红光满面的笑着。这老道人竟显出和蔼慈祥,令人望之顿感亲切。